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中国20-60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超过40%。2018年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8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9%。沙利文报告预测,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超过1587.3亿元。但在高涨的健身潮中,不断有传统健身房传来倒闭甚至一些小型健身房跑路的消息。如浩沙健身,其在2018年11月将南京的4家店全部转给了金吉鸟,后又陆续经历了关店、欠薪、投诉等一系列负面事件,今年6月份,传出创始人跑路的消息。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传统健身房经营者依旧是通过发行会员卡的方式获得预售资金,然后进入“开店-发卡-再开店-再发卡”的循环中,同时亦出现“员工赚钱、教练赚钱、销售赚钱、老板不赚钱”的尴尬局面。6月24日,在广州开设多家健身房的广州wecan运动美学生活馆创始人康海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承认,上述尴尬局面确实广泛存在。
“现在健身房竞争很激烈,我二十多家健身房包围。一些健身房为了竞争年卡,费用一降再降,进行恶性竞争,加上房租、人工成本等开支,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情况。”对此,沙利文中华区总裁王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目前出现传统健身房倒闭潮,主要是因为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部分核心地区的健身房接近饱和状态,传统健身房还像以往一样拉新客户会越发困难;并且新型健身房兴起也分流了部分客户,再加上一些有能力且不屑于健身房授课模式的资深教练们纷纷开起了私教工作室,使得传统健身房流失了大量优质教练,也对其造成了一定冲击。
康海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他们是传统健身房,但现在也摸索转型,如与广州大型三甲医院合作,针对孕产妇健身指导等开发二次消费环节。“我们在做一些差异化、特色服务,同时也在将健身房打造成一个社交场景,而不是只有冰冷的器材。”
健身机构关门跑路,消费者退费难、维权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今年6月,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成立体育消费纠纷巡回审判庭,为群众便捷解决体育消费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新途径。近日,巡回审判庭成功化解一起体育消费纠纷,青岛体育产业诚信联盟会员某健身俱乐部承诺为三位遇到健身房不退费情况的会员免费提供剩余健身课程,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原告称,2020年11月,她们与被告青岛某健身服务公司分别签订健身服务合同,支付健身费用10000至18000元不等。后被告在青岛市区内的门店相继关闭,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原告多次与被告协商退款未果,诉至法院。案件审理过程中李沧法院体育消费纠纷巡回审判庭法官多次联系走访,始终无法与涉案健身机构取得联系。考虑到公告送达会增加办案周期和诉讼费用,后续执行也存在难题,难以实现案结事了。为保障原告合法权益,巡回审判庭及时与青岛市体育局沟通协调,一方面建议其加强行业管理,将涉案健身机构列入“黑名单”,另一方面积极寻找能够接手涉案健身机构有关业务的其他健身机构,以达到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目的。
经多次协调市体育局委托组建的青岛体育产业诚信联盟会员某健身俱乐部表示愿意接手,但其担心涉案健身机构的相关纠纷可能会影响自身正常经营,并希望对健身课程、私教服务等收取部分费用。了解情况后,办案法官多次与该健身俱乐部沟通,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答,打消其顾虑,并与市体育局一起,从树立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加顾客粘性等角度进行引导,多次组织原告和该健身俱乐部进行协商。最终,该健身俱乐部同意免费接手原告的所有健身课程,并承诺将妥善处理涉案健身机构其他会员的后续健身问题。原告撤诉,纠纷圆满化解。
下一步,巡回审判庭将加强与市体育局协作,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提供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体育消费纠纷,助力营造让群众放心消费的体育市场环境。当时行业毛利率超过40%,因此吸引了大量玩家入场。不过,行业中大部分健身房采取收取会员年费模式粗放式发展,同质化严重。2010年至2014年,随着消费者趋于理性及其他体育活动兴起,同时,房租、人工成本等大幅上涨,使得健身房盈利能力下降。有报道称,2011年后,全国健身房数量出现下降,北京减少了46家,大量健身房开始倒闭。如2008年底中体倍力有44家店,到2011年底只剩下32家。2011年5月,青鸟健身在北京的5家门店因为拖欠租金被物业强制关闭;2011年6月,武汉帕菲克健身18家店跑路。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3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总数约为5000余家,其中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而且截至目前,一兆韦德与威尔士等品牌健身房也经常关店。老牌健身房浩沙健身在2018年11月份将南京的4家店全部转给了金吉鸟,2019年6月亦传出其老板跑路的消息。6月23日,一位白领消费者何微(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所在的上海某郊区的健身房老板已经不知所踪,最后仅贴了一个关门告示。“器材很多,也有游泳,但总体不高端,就是传统的办卡、私教课,我办卡后去了一次就关门了,很多人都进行维权,但效果甚微。”
上述资深教练坦言,销售人员本着薄利多销的心态推销会员卡,甚至会给予“办一年送一年”等诱人的优惠条件,时间期限越长,年卡的优惠幅度就越大,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套路,但也会被所谓的性价比吸引。 “传统健身房靠卖年卡、打包私教课盈利,这使得企业负债率非常高,一家健身房只能靠吸纳新会员来滚动现金流,根本无心去提高服务质量。但一个线下门店,只能覆盖周边3-5公里,竞争激烈时也就2公里左右,而区域居住人群和流动人口有限,3年左右也就开发得差不多了。”一位早期在中体倍力负责管理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这也是有些传统健身房不断新开又不断关闭的原因。
在王昕看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核心区域健康房接近饱和,传统健身房获客难度加大,新型健身房对传统健身房带量很大冲击,而且大量的资深教练也自己成立工作室,影响了传统健身房的发展。康海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奈地表示,传统健身房确实存在员工赚钱、教练赚钱、销售赚钱、老板不赚钱的尴尬局面。“以我们2000平米的一个健身房为例,房租、人员成本等需要65万元以上的成本,如果没有管理好的话,很容易亏损,但以健身教练为例,一个接近00后的健身教练,稍微高一点的业绩加上一对一教学服务,一个月能拿三四万元。”
“传统健身房经营模式的弊端在于经营费用较高,在高销售费用支出的同时,健身客户获得的营销体验却很差。其次,这些传统健身房的服务能力不高,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定制等。除此之外,传统健身房囿于地理位置选择和数量较少等问题,客户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到达健身房。”王昕说。王昕认为,未来传统健身房可以朝以下几个方向转型,即向互联网健身房、高端场馆、新型健身工作室转型。
如高端场馆精品健身房为主,此类模式主要目标也是改善客户体验,销售与教练实现角色分离,场馆建立独立的销售团队,教练只负责教学工作,薪酬体系变成底薪+课时费,不再与销售抽成挂钩,教练实现课程体系的标准化统一化。如互联网健身房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节约成本,智能化系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通过线上APP+线下门店的形式,完成即时咨询、预约课程、手机支付等。并且互联网健身房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除此之外,这类健身房客单价低,能够吸引更多新手体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行业中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健身企业,互联网健身房有效解决了传统健身房存在的部分痛点,目前业内品牌有超级猩猩、乐刻、光猪圈等不过,互联网健身房的劣势也比较明显,其二次消费产品未得到开发,盈利能力不强。运动氛围不足,智能化电子设备缺少交流性。而且互联网健身房的场地规模一般较小,健身器材的种类少、服务不完善。基于以上几点,互联网健身房很难在有限的场景空间里提升服务体验,并在快速扩张中保证品牌的塑造。
康海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他们也是传统健身房,正在转型路上,在她看来,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便利服务,但她并不看好那些利用碎片化24小时健身房,她认为半夜就是应该休息,再继续健身有违生理规律,而且晚上也不安全。“我们在寻找差异化服务,比如跟广州大三甲医院一起为孕产妇提供健身方案,我们也针对短期消费人群推出次卡,同时加强二次消费,如消费自有品牌的健身用品等。” 康海鸾说,他们在加强健身房的社交功能,消费者可以像在星巴克一样在休息区交流甚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