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骗捐,有什么后果?
一些人谎称“得癌症”“为救人而受伤”,以骗取同情获得捐款。然而,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网络募捐的发起人一旦使用发布虚假信息骗捐,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慈善法第一百零七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慈善法第二十七条: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进行验证。
2、摊派捐款,合理吗?
不合理。“被捐款”的现象现在已经屡见不鲜,在一些单位和群体中,捐不捐、捐多少都成为“规定动作”,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慈善法第三十二条: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一旦发现有上述行为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谁有资格公开募捐?
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通过遴选后有资格公开募捐。2021年10月20日,民政部公示了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遴选结果,包括字节跳动公益、小米公益在内的10家公益平台入选。加之曾在2016年和2018年先后进行的前两批遴选结果名单,目前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增至30家。
常见的平台如中国慈善信息平台、腾讯公益、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水滴公益、轻松筹等都位列其中,属于有资格公开募捐的互联网平台。
慈善法第二十二条: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4、亲友罹患疾病,个人可以公开求助吗?
可以。现实中不少人因意外、大病等情况,在网上发起募捐活动,许多好心人为其纾困解难。实际上,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
公民在遇到困境时向社会求助被视为自然权利。个人求助是基于私人利益的利己行为,受益人是特定的个人,并不具有公益性,因此个人求助不等于公开募捐;捐款给求助者个人在法律上也不属于慈善行为,而是属于公民之间的赠与行为,所以不受慈善法调整。个人发布求助消息的同时,也要对信息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个人发布虚假的求助信息或故意隐瞒财产、用途,属于诈骗行为,可能会触犯法律。另外,个人求助只能由本人及近亲属发起。除了个人求助以外,个人还可以与公募慈善组织合作。
慈善法第二十六条: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5、捐款之后反悔,可以不捐吗?
若公开承诺捐赠,或者自愿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等公益活动并签订书面协议的,不能不捐。但如果捐赠人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慈善法第四十一条
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一)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的;
(二)捐赠财产用于本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
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公益事业因其彰显美德而高尚,成为道德模范不是公众人物的本职工作。让公益回归公益,不掺杂对舆论的畏惧,公众人物的公益行为才因为这种无私的美德而感动人心,产生更强大的号召力。相信善意的力量,才不会让善意被做成生意。深圳经济纠纷律师
龙岗爱联律师对与他人同居的理解 | 龙岗爱联律师分析POS机套现百万如 |
龙岗爱联律师谈身为女职工可以拒 | |